(本网讯马晓燕)近年来,泾源法院在位于六盘山下的周沟村、和尚铺村、东山坡村等5个村,以全国模范法官史有明命名设立“史有明法官工作室”,立足实际、扎根基层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总结出“三民工作法”等司法为民实措,为深化诉源治理做出了不懈努力。
“如我在诉”、耐心释法,思想上更加“亲民”
史有明法官调解过一起讨薪维权纠纷,让他印象深刻。杨某雇佣武某给自家树苗锄草,双方约定杨某每天支付武某劳务费50元,武某务工31天,应该获得劳务报酬1550元。但是武某多次向杨某催要无果,无奈之下武某向史有明法官寻求帮助。
据史有明了解,武某年事已高,外出务工挣钱补贴家用很不容易,杨某拖欠的劳务报酬对她维持生活特别重要。了解到这一情况,史有明心里同样非常着急,于是立即联系杨某进行调解。史有明对杨某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,引导其转换角色、换位思考,老人辛辛苦苦出了力,帮助杨某锄草干农活整整一个月,这1550元劳务报酬是他应得的、该得的,也能得的,杨某迟迟不给,实属不该。最终,杨某当场向武某结清劳务费,至此,纠纷圆满化解,武某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喜悦之情。
群众利益无小事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1550元劳务费虽然不多,但是对于困难群众来说却至关重要。史有明常常说,“平息纠纷不是最终目的,而是要通过化解矛盾,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,要学会用法治的“温言细语”,撑起困境群众‘暖心伞’。”史有明与他的“法官工作室”,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“指尖调解”、多元解纷,方法上更加“便民”
近日,史有明法官利用“多元调解”小程序,妥善调解一起异地离婚纠纷,为当事人省了近千元的路费,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。
当事人双方系自由恋爱,于2015年登记结婚,婚后常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,导致长期分居,夫妻感情破裂,后女方向法院起诉离婚。而男方在四川务工,来回路程远,短时间内无法到现场参与调解。为尽快解决纠纷,史有明在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后,决定运用“多元调解”小程序在线视频调解。书记员向当事人讲解清楚小程序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后,这场相距1800多公里的调解正式开始。在史有明耐心细致调解下,双方通过手机视频就婚姻存续、子女抚养、财产分割、债权债务承担等问题达成协议,仅用半小时,这起异地离婚纠纷得以顺利解决。
“史有明法官工作室”以科技为动力,积极利用“微法庭”、“云上法庭”、“多元调解”等平台,使“小应用”发挥“大效应”,努力让“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”,同时不断加强与司法所、派出所、村调解委员会等部门就家事纠纷协同配合、协调联动,从小纠纷入手,久久为功,真正让矛盾纠纷止于未诉、解于诉外。
“能动履职”、主动作为,行动上更加“利民”
一天下午,史有明法官和同事下乡办案来到村部时,看到几个人围着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在激烈讨论着什么,便上前询问:“老人家,你有什么事,给我说说”。
据身边人讲,老人名叫路某某,文化程度不高,因为耳聋听不清声音,此前将国家扶贫给他的两头牛托养给邻村的养殖户郑某某饲养后,郑某某长期未向路某某返还4000元牛款,于是老人多次到村部询问并要求村部帮助自己讨要。
在了解了纠纷的大致缘由后,史有明当即电话联系了郑某某,决定会同村调解委员会,在“法官工作室”对这起纠纷进行调解。调解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,养殖户郑某某说,“路某某将国家扶贫的两头牛托养给我是事实,但路某某至今未向我支付国家所给两头牛的草料补贴款,因此我给他不退这4000元。”但是经查,路某某从未收到过任何养牛补贴和饲草料补助,鉴于此,史有明对如何化解这起困扰老人路某某半年多的矛盾已了然于胸。通过给当事人摆事实、讲道理,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郑某某终于认识到“耳听为虚、眼见为实”的道理,表示今后遇事会互相体谅、好好沟通,双方随即握手言和。
泾源法院以“史有明法官工作室”为阵地,深入基层到群众身边,主动排查纠纷隐患,妥善化解了一批隐形的、容易激化的矛盾纠纷。今年以来,“史有明法官工作室”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100件,架起了诉源治理的“连心桥”。